辞职,跳槽对于所有职场人而言,都是逃避不了的一个话题。市场经济发达与90一代成为职场主流两个大前提下,常有公司HR感叹颇多,比如求职者任性、一将难求,另一方面职场人也在感叹伯乐难遇。今天换个姿势聊聊关于跳槽的方法论,有需要的同学们收藏起来。毕竟这年头,谁还没点“积极向上”的心啊。整个文章分为8个部分,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几句话:
“不喜欢就改变吧。”
“跳槽后,基本上亏的都是企业。”
“职场上,增加自我价值才是关键”
“好选择vs等等看,都要自己说了算!“
“选公司比如结婚,考虑周全很重要。”
“羞于谈薪资是不对的!”
“能聊什么不能聊什么,要心底有数”
“认真的告别。”
“不喜欢就改变吧。”
在职场上前几年,是用来给自己寻找定位的,所以如果在谨慎思考之后,发现对工作的兴趣度不高的话,那就果断的改变吧。这是要送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。
绝大部分人都很难在一开始的时候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子的工作。
发现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之前,更容易判断什么是自己不喜欢做的。
这两句话就给刚开始就业的职场人选择工作时的核心思路。如果发现自己对所从事的事情兴趣度不高,无法发挥自己的热情与能量,确定这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,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。
外界容易对风险的理解在,选择离开或者改变带来的风险,但是会忽略如果不改变带来的风险,它可能让你安于现状,落后脱节,失去竞争力。
如果在工作中没有什么是可以被保证的,在明确职场目标之后,迅速行动起来。你要清醒的认识到,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走向,并且愿意承担改变之后的风险与成果,那就可以准备“起跳”了。
跳槽后,基本上亏的都是企业
有哪些情况,会让员工跳槽:
公司除了老板,谁走都能照常运转;
两个人看起来都不错,那就都用着,做不好的干掉;
跳槽无非两个因素,钱少了,心里委屈了;
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关注手段不是目标,关注KPI考核并非绩效,不在乎投入产出比,在乎管理的统一协调。
管理水平高的公司以价值为导向,权衡员工带来的损失、成本、价值。企业往往不愿意把这个结论公布给员工,那就是基本上跳槽给员工带来的增值都不小,表现在跳槽带来的薪水增加者居多。
个人通过跳槽认清自己的价值定位,知道自己要什么,也可能通过短期收入换来未来机会。也有一些“劣币”继续到下一家公司去忽悠,换得短期利润。
“职场上,增加自我价值才是关键”
在工作中,跳槽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地方。本质上工作就是利益交换,员工用时间、能力换取报酬,那么决定自身价值高低的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价值量。在新进职场的而言,这里有几点建议:
努力让自己“好用”。定义好用的标准,就是能帮老板摆平事情,就是你的价值。
多做增加价值的事情,不抱怨。只要是在自己职能或成长范围之内的事情,尽量用心去做,不要想着处处邀功,你做这些事情,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,离职的时候能带走的应该就是这些经历,以及所转变成的能力。
提升自己的影响力。这里影响力的范围比较广泛,比如领导力。因为你的专业与人品所带来的好口碑,都属于职场影响力,它能为你带来机遇。
善用离职这一工具。跳槽能带来两个好处,一来是检验你在公司的价值,二来让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。一个人是否能升职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能力/潜力所决定的,而是企业发展需要决定。
好选择vs等等看,都要自己说了算
一旦工作中,有了下面条件,我们还是要斟酌再三:
一个好领导。工作中信任给予机会,对待个人也上心关怀,这有可能是一个特别的职场贵人,需要慎重。
能学到东西。学到东西对于新人而言,可能比暂时的合理报酬还是重要一些,羽翼未丰之时,韬光养晦是值得的。
瓶颈期的选择。遇到瓶颈期选择跳槽是一个理由,但是不是马上离职的理由。有可能在这里解决不了,其它地方也一样。
但是选择等待看看,还是决定离开选择新机会,所有选择权都要在自己手里。在职场选择上,我们鼓励从自己的内在因素去考虑,比如兴趣,能力,职场规划等,但是很多人都习惯问,爸妈的建议/压力怎么看待。
为了避免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开心、迷茫失望的、没有兴趣度的工作中,你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。
选公司比如结婚,考虑周全很重要
我们一直不主张选公司像谈恋爱,只要一两个因素合胃口就可以试试,它可能更像结婚,需要全面的比对,并且结婚时间不一样,选择结合的核心要素也会变化。跳槽的价值首选:基层看待遇,中层看平台,高层看资源。
基层跳槽看待遇比较实在;中层看给多大的事情,职位高低;高层要给给多少资源占比,越是高层对于个人能力发挥作用约小。
第二条建议是对于中低层员工,选择公司比选择上级领导重要。就好比上大学一流大学的二流专业优于二流大学一流专业,领导来来走走,平台岿然不动。如果能在入职前,与直接领导建立关系更好,他能决定未来你在公司的影响力。时间周期上,金三银四的定律在互联网行业并不适用,能力才是硬道理。依照岗位不同,普通职位留出3个月时间来考察判断,中层则需要半年,高层需要一年。
羞于谈薪资是不对的
职场的议价空间是有市场因素决定的,这里有几个因素:
能力。当然指的是软硬件素质、岗位资源、专业能力。这里有个陷阱就是大部分对于自己价值判断要高于实际能力,别过分自信。
人才池。人才是否稀缺是重要标准,这需要看市场上同样岗位的人有多少。薪酬体系。绝大部分企业薪酬体系是固定的,差别有,但是并不会太大,你需要理解而不是盲目。
那么,干货来了,怎么谈比较合适:
目前我所在企业是市场上比较低的,所以除了出于对职业平台考虑,还希望合理的增加一些薪酬。
之前领导也比较认可我作为技术骨干,年后会将我薪资提升至多少。
我比较看重这次机会,但是薪酬方面有点难接受,毕竟我个人家庭压力在这里。还有一些offer的条件也不错,我也希望能过来,但是薪酬方面还是希望能争取一下。
能聊什么不能聊什么,要心底有数
专业HR判断不会去批判一个好不好,而是谈是否适合岗位。所以在聊天的时候所有出发点在于对公司的判断。
之前管理者不好;
之前公司不好;
之前同事不好;
这些问题尽量不要聊,因为无论如何HR会继续追问,十有八九的结论是你在团队合作上存在问题。
而面试官问,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的时候,则需要用心设计。
低端方法:收集信息,投其所好。针对面试官认为重要的问题去确认,并且对应的给予匹配的答案;
高端方法:转移问题,给自己身份能力加持。比如会利用一些名人观点去讨论公司存在的问题,给予创新解决方法。
认真的告别
认真的交接工作,沟通工作中的看法评价,主动承担一些责任。对待竞争对手选择上,避免法律纠纷。
裸辞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后愿大家都能找到好的工作机会。